【巧舌如簧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、口才极好,但往往带有贬义,暗示其言辞花哨、不切实际,甚至可能是在欺骗或误导他人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,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耍嘴皮子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巧舌如簧 |
拼音 | qiǎo shé rú huáng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玄黄。维其之了,莫知我哀!”后世引申为“巧舌如簧”。 |
释义 | 形容人说话动听,能说会道,但往往缺乏实质内容,多含贬义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批评他人 |
近义词 | 妙语连珠、能言善辩、花言巧语 |
反义词 | 呆若木鸡、笨嘴拙舌、寡言少语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巧舌如簧”中的“巧舌”指的是舌头灵活、善于表达;“如簧”则是比喻声音像乐器中的簧片一样动听。整体意思是:说话非常流利、动听,但常常是虚伪或不真实的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言辞、不重实际能力的人。
例如:
- 他虽然说得天花乱坠,但都是空话,真是巧舌如簧。
- 这个推销员巧舌如簧,让人一时难以分辨真假。
三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批评他人 | 他只是巧舌如簧,根本没有实际行动。 |
文学作品 |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巧舌如簧的骗子。 |
日常对话 | 你别被他那套话骗了,他就是巧舌如簧。 |
四、总结
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成语,强调的是语言的流畅与技巧,但同时也隐含对说话者真实性的质疑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造成误解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话语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的出处或相关故事,也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