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巧舌如簧的词语解释是什么】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、口才极好,但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贬义,表示说话浮夸、不切实际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,下面将从词义解析、出处来源、近义词与反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词语解释
巧舌如簧
拼音:qiǎo shé rú huáng
释义:形容人说话动听、能言善辩,但往往带有虚伪或花言巧语的意味。
出处: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用法: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善于辞令却缺乏真诚。
二、相关知识点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巧舌如簧 |
拼音 | qiǎo shé rú huáng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 |
释义 | 形容人说话动听、能言善辩,但常含贬义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指花言巧语、不诚实 |
近义词 | 能言善辩、巧言令色、花言巧语 |
反义词 | 呆若木鸡、笨嘴拙舌、直言不讳 |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褒义使用(较少):
- “他在辩论赛中表现得巧舌如簧,赢得了不少掌声。”
(此处强调其口才出众,有一定正面意义)
2. 贬义使用(常见):
- “他总是巧舌如簧,说什么都让人怀疑是不是在骗人。”
(强调其言语虚伪、不可信)
四、注意事项
- 在日常交流中,“巧舌如簧”多用于批评他人,因此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。
- 该成语虽然强调“口才”,但更侧重的是“虚伪”的一面,而非单纯赞美。
- 在写作中使用时,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此成语。
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巧舌如簧”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。希望对你的学习和表达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