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文韬武略的意思】“文韬武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,又有武略,具备全面的能力。这个词语多用来赞美那些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才能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析
- 文韬:指文人的谋略、才华和智慧,通常与政治、文学、策略等有关。
- 武略:指武将的谋略、胆识和军事才能,常与战争、战略、指挥等有关。
- 整体含义:表示一个人既有文才,又有武略,是文武双全、智勇兼备的表现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如《三国志》、《后汉书》等,常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全面能力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或英雄人物,强调其文武兼备、能谋善战的特点。 |
近义词 | 文武双全、智勇双全、能文能武 |
反义词 | 才疏学浅、有勇无谋、纸上谈兵 |
三、常见语境与例子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历史人物评价 | “他文韬武略,是国家的栋梁之才。” |
领导力描述 | “这位领导不仅懂政策,还懂得如何应对危机,堪称文韬武略之人。” |
文学作品中 | “小说中的主人公文韬武略,最终成就一番霸业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文韬武略”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成语,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“全才”的推崇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,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象征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“文”与“武”的形式有所变化,但“文韬武略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关键点 | 内容 |
含义 | 文才与武略兼具,文武双全 |
出处 | 古代文献,如《三国志》、《后汉书》 |
用法 | 形容人全面有能力 |
近义词 | 文武双全、智勇双全 |
现代意义 | 强调综合能力与素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