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鸡黍之交什么意思】“鸡黍之交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,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、信守承诺的交往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,展现了古代人重情重义的价值观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鸡黍之交 |
拼音 | jī shǔ zhī jiāo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 |
含义 | 形容朋友之间情深义重、信守诺言的友谊 |
近义词 | 金兰之交、管鲍之交 |
反义词 | 背信弃义、忘恩负义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故事
“鸡黍之交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。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范式和张劭之间的友情。两人是同窗好友,分别时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相聚,届时范式会带鸡和黍(即鸡肉和黄米)来吃。
两年后,张劭等了好久,终于等到范式如约而至。张劭非常感动,认为范式是个信守承诺的人,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后来,“鸡黍之交”便用来形容这种重情重义、言行一致的朋友关系。
三、用法与示例
1. 用法:多用于形容朋友之间诚信相待、情谊深厚的关系。
2. 示例:
- 他与老友多年未见,仍不忘当年“鸡黍之交”的承诺。
- 在困难时刻,唯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做到“鸡黍之交”。
四、总结
“鸡黍之交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。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责任的重要性,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珍惜那些信守承诺、不离不弃的朋友。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,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知识,还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