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得意忘言的意思】在汉语中,许多成语或词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。其中,“得意忘言”是一个具有深意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领悟某种道理后,不再拘泥于语言表达。以下是对“得意忘言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得意忘言”出自《庄子·外物》:“筌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意思是:捕鱼的工具是用来捕鱼的,一旦捕到鱼,就忘了捕鱼的工具;捕捉兔子的工具是用来捕捉兔子的,一旦捕到兔子,就忘了捕捉的工具。同样,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,一旦理解了思想,就可以忘记语言。
因此,“得意忘言”原指人领悟了事物的本质后,不再执着于表面的形式(如语言、工具等)。后来引申为一种超越形式、直指本质的思维方式。
二、词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得意忘言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外物》 |
原义 | 捕鱼后忘掉捕鱼工具,比喻达到目的后不再依赖手段 |
引申义 | 领悟真理后不再拘泥于语言或形式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、哲学、艺术等领域,表示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|
近义词 | 得其精髓、心领神会 |
反义词 | 墨守成规、拘泥形式 |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读完这本书后,已能得意忘言地领会作者的意图。
2. 在艺术创作中,有时得意忘言比刻意追求形式更有感染力。
3. 修行之人常说:“得意忘言,方能见性。”
四、文化背景
“得意忘言”体现了道家思想中“无为而治”、“返璞归真”的理念。它强调的是内在的领悟胜过外在的表达,主张从纷繁的语言中抽离,直达本质。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、禅宗以及现代哲学中都有深远影响。
五、结语
“得意忘言”不仅是一个词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,不应被形式所束缚,而应注重内心的体悟与精神的升华。只有真正“得意”,才能“忘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