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】“鸡鸣狗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。原意是指在鸡叫时学鸡叫,狗叫时学狗叫,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、只会模仿别人的小人行为。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形容人品低劣、行为卑微、手段低下的人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鸡鸣狗盗”常用来讽刺那些靠小聪明、小伎俩混日子的人,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。它强调的是一个人缺乏真正的才能和道德修养,只能通过一些低级的手段来达到目的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鸡鸣狗盗 |
出处 | 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 |
原意 |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,只会模仿他人的人 |
引申义 | 形容人品低劣、手段卑微、行为不端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讽刺那些靠小聪明、小伎俩混日子的人 |
色彩 | 贬义 |
使用场景 | 描述某些人行为不端、无能或虚伪的表现 |
总的来说,“鸡鸣狗盗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讽刺与批评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避免成为这样的人,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与品德,做一个有真才实学、正直可靠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