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可怜天下父母心上一句是怎么说的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听到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这句话,用来表达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与牵挂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这句话其实是有上一句的,而这两句组合起来,才构成了完整的表达。
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的上一句是什么,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整理。
一、
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,意思是:天下的父母都对孩子充满关爱和担忧,他们的爱是无私且深沉的。然而,这句俗语其实是从古诗中演变而来,其原本的上一句是“谁言寸草心”。
“谁言寸草心”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《游子吟》:
> 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> 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> 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在这首诗中,“谁言寸草心”是诗人对母爱的一种感叹,意思是:谁能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的恩情?这里的“寸草心”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心,而“三春晖”则比喻父母的恩情如春天的阳光般温暖、深厚。
因此,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实际上是后人根据“谁言寸草心”发展而来的一句俗语,表达了对父母深情厚爱的感慨。
二、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原文出处 | 唐代诗人孟郊《游子吟》 |
| 上一句 | “谁言寸草心” |
| 下一句 | “报得三春晖” |
| 当代俗语 | 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 |
| 含义 | 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深切关爱与牵挂,以及子女难以回报父母之恩的情感 |
| 文化背景 |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、孝道的价值观 |
三、结语
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虽然已经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,但它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。了解它的来源,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,也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与感恩父母的付出。
通过这样的梳理,我们可以看到,语言的演变往往源于文化与情感的积淀,而这些沉淀下来的内容,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