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恶不赦是什么意思】“十恶不赦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其严重、不可宽恕的人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法律制度,最初是封建社会中对重罪的分类和定性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强烈道德谴责意味的表达。
一、
“十恶不赦”原指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的十种最严重的罪行,这些罪行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,因此被称为“十恶”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十恶不赦”多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极端恶劣、罪大恶极,即使受到惩罚也无法得到原谅。
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恶”的程度极高,通常与“死有余辜”、“罪不容诛”等词意义相近,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。
二、表格:十恶不赦的含义与相关说明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十恶不赦 |
拼音 | shí è bù shè |
含义 |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,不可宽恕的人或行为。 |
来源 |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中的“十恶”罪名。 |
十恶内容(古代) | 1. 谋反;2. 谋大逆;3. 谋叛;4. 恶逆;5. 不道;6. 大逆;7. 不孝;8. 不睦;9. 不义;10. 内乱。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品极坏、罪行极重,无法被原谅。 |
情感色彩 | 强烈贬义 |
近义词 | 罪不容诛、死有余辜、罪大恶极 |
反义词 | 善良可嘉、无罪可赦、从轻发落 |
三、使用场景示例
- 历史背景:古代官员若犯“十恶”,将面临最严厉的刑罚,甚至株连九族。
- 现实应用:如某人犯下杀人、抢劫等重罪,公众会用“十恶不赦”来形容其行为。
- 文学作品:常出现在小说、影视剧中,用来刻画反派角色的恶劣本质。
四、结语
“十恶不赦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古代法律与道德观念的影子。它提醒我们,行为的后果可能远超个人意志,尤其在涉及他人生命与尊严时,更应谨慎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