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薄云天释义】“义薄云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道义高尚、气节坚贞,其情义之重可与天空相媲美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义”的高度重视,也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道德操守的精神境界。
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,“义薄云天”常被用来赞美那些为国为民、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。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,强调了正义、忠诚、担当等核心理念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义薄云天 |
拼音 | yì bó yún tiān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夫义者,天下之所持也;信者,天下之所依也。故君子有义,则天下服;有信,则天下亲。”(注:虽非直接出处,但“义薄云天”常见于后世文学) |
释义 | 形容人的义气深厚,气节高洁,足以感动天地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。 |
近义词 | 义薄云天、义重如山、忠义无双 |
反义词 | 偷奸耍滑、背信弃义、忘恩负义 |
二、成语的文化内涵
“义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,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。“义”不仅指个人的道德修养,还涉及对国家、社会、他人的责任与义务。而“薄云天”则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,表示这种“义”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道德范畴,达到了近乎神圣的高度。
在古代,许多文人墨客都以“义薄云天”自勉或赞人。例如,关羽被尊为“义薄云天”的代表人物,他的忠诚与义气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。而在现代,“义薄云天”更多地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、坚守正义的人。
三、现实意义
在当今社会,“义薄云天”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频繁出现在日常语言中,但它所蕴含的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职场、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,坚持正义、维护公平、勇于担当,都是值得推崇的品质。
因此,“义薄云天”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,更是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激励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,要始终保持内心的正直与良知。
结语:
“义薄云天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传统和精神追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,让“义”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,让“义薄云天”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