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暮春归故山草堂古诗鉴赏】一、
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,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回到故乡草堂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。全诗通过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。
诗中“幽径独行迷”一句,表现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小路,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;而“落花随水去”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,增添了诗作的哀婉色彩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“情景交融”的艺术特色。
二、诗歌赏析表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暮春归故山草堂 |
作者 | 钱起(唐代) |
体裁 | 五言律诗 |
创作背景 | 暮春时节,诗人回到故乡草堂,触景生情,有感而发。 |
主题思想 |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,以及对时光易逝、美景难留的感慨。 |
主要意象 | 落花、幽径、溪水、青山、草堂等自然景物。 |
情感基调 | 感伤、惆怅、怀旧 |
语言风格 | 清新自然,含蓄蕴藉 |
艺术手法 | 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、以景写情 |
诗句赏析 | “幽径独行迷”——描绘诗人独自走在山间小路上,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; “落花随水去”——借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,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。 |
三、结语
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作品,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。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,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