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暮春归故山草堂】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诗,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回到故乡山中草堂时的所见所感。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总结及内容分析。
一、诗歌简介
作者:钱起
朝代:唐代
体裁:五言律诗
主题:思乡、田园、自然景色
创作背景:诗人因仕途或生活原因离开故乡,暮春时节返回故地,触景生情,写下此诗。
二、诗歌内容解析
诗句 | 解析 |
谷口春残黄鸟稀 | 春末时节,山谷中黄莺已不多见,表现出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。 |
辛夷花尽杏花飞 | 辛夷花已经凋谢,杏花纷纷飘落,进一步渲染出暮春的萧瑟氛围。 |
始怜幽竹林中月 | 开始喜爱那幽静竹林中的月色,表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。 |
犹照空庭素壁辉 | 月光洒在空荡的庭院和白色的墙壁上,营造出清冷宁静的意境。 |
闲门向山路 | 房门面向山间小路,暗示诗人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。 |
深巷隔柴扉 | 深深的小巷被柴门阻隔,突出山居的幽静与远离尘嚣。 |
对酒但知吟旧句 | 面对美酒,只知吟诵过去的诗句,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。 |
无才不敢累君思 | 自己没有才华,不敢让君主(或亲友)为我担忧,流露出谦逊与自责之情。 |
三、艺术特色总结
方面 | 内容 |
意象选择 | 选用“黄鸟”、“辛夷”、“杏花”、“幽竹”、“月”等自然意象,营造出春末的寂寥与宁静。 |
情感表达 |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、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。 |
语言风格 | 清新淡雅,富有画面感,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风格。 |
结构安排 | 四联八句,结构严谨,前两联写景,后两联抒情,情景交融。 |
四、总结
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是一首典型的唐人山水田园诗,通过对暮春时节山中草堂环境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归乡后的复杂情感。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,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。其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唐代田园诗的比较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