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其貌不扬的解释】“其貌不扬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普通、甚至有些丑陋,但内在却有非凡的才华或品德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外在与内在”的反差,常用于赞美那些虽然外表不起眼,但能力出众、品行高尚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其貌不扬 |
拼音 | qí mào bù yáng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其貌不扬,其言不文。” |
含义 | 外表普通或不俊美,但内在有才华或品德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形容人 |
近义词 | 相貌平平、其貌不扬(重复) 才高八斗、德才兼备 |
反义词 | 风度翩翩、仪表堂堂、玉树临风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赞美他人 | 尽管他其貌不扬,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敬佩。 |
自我调侃 | 我其貌不扬,但自信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。 |
文学作品 | 书中主角虽其貌不扬,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。 |
三、文化内涵
“其貌不扬”这一成语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“德”与“才”的重视。古人常说“人不可貌相”,强调不能仅凭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。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不要以貌取人,应更关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实际能力。
四、总结
“其貌不扬”虽然是一个描述外表的成语,但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: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表面,而在于内在的修养与才能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学会欣赏那些外表平凡却内心丰富的人,避免因外貌而错失良机或误解他人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,可参考《成语词典》或《汉语成语故事》等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