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栖栖失群鸟中的栖栖出处】在古诗词中,“栖栖”一词常用于描绘一种孤独、不安或漂泊的状态,尤其在表达诗人内心情感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。其中,“栖栖失群鸟”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之一,是杜甫晚年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。
“栖栖”一词的本义是指鸟儿在枝头不安地栖息、徘徊,表现出一种无处安身、心绪不宁的状态。因此,“栖栖失群鸟”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失去群体、独自漂泊的鸟儿,暗喻诗人自身在乱世中的孤独与无奈。
一、
“栖栖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岂不怀归?畏此简书。……念彼共人,涕零如雨。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岂不怀归?畏此简书。”虽未直接出现“栖栖”,但其意境与“栖栖”相近,均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漂泊感。
在杜甫的诗句中,“栖栖失群鸟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,成为诗人表达对国家命运、个人遭遇的深切感慨的典型表达。
二、表格:关于“栖栖”的出处与含义
词语 | 出处 | 原文 | 含义 | 用法 |
栖栖 | 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 | 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” | 表示不安、忧虑、漂泊之态 | 多用于描写人或动物的不安定状态 |
栖栖 | 杜甫《秋兴八首》 | “栖栖失群鸟,矫矫独飞鸿。” | 形容孤独、无依的鸟儿 | 比喻诗人自身的孤独与不得志 |
栖栖 | 《楚辞·九辩》 | “雁雍雍而南游兮,鹍鸡啁哳而鸣。” | 虽未直接使用“栖栖”,但有相似的意境 | 表现哀愁、漂泊的情绪 |
三、结语
“栖栖”一词虽非杜甫首创,但在其诗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通过“栖栖失群鸟”这一意象,杜甫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,也寄托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。这种以自然景物映射内心世界的写法,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