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觏的资料简介】李觏(1009年-1059年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、教育家和政治思想家。他出生于江西南城,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,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声望。李觏的思想主张强调“民本”与“义利并重”,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一、李觏生平简介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李觏 |
字 | 泰伯 |
号 | 盱江先生 |
出生年份 | 1009年 |
去世年份 | 1059年 |
籍贯 | 江西南城(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) |
所处时代 | 北宋 |
学术身份 | 哲学家、教育家、政治思想家 |
二、李觏的主要思想
李觏在思想上主张“义利合一”,认为道德与利益并非对立,而是可以统一的。他反对传统儒家过于强调“重义轻利”的观念,提出“义以生利,利以养义”的观点,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此外,他还提倡“民本”思想,认为国家治理应以百姓福祉为核心,反对统治者只顾个人私利而忽视民众生活。
三、李觏的著作
李觏一生著述颇丰,代表作包括:
- 《盱江集》:收录其文章、诗赋及政论,内容广泛,涵盖哲学、政治、教育等多个方面。
- 《礼论》:探讨礼仪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。
- 《易论》:对《周易》进行哲学解读。
- 《平土书》:关注土地制度与民生问题。
四、李觏的历史地位
李觏虽未在仕途上取得显赫地位,但他在学术界的影响深远。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持,尤其是在经济改革方面。因此,他被后人称为“北宋经世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”。
五、总结
李觏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现实关怀的学者,他的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学的局限,强调实用主义与民生关怀。尽管他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,但他的学术贡献和思想价值在后世得到了高度评价。他对“义利关系”和“民本思想”的探讨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