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范张鸡黍原文及翻译】“范张鸡黍”是中国古代一则关于友情与诚信的典故,出自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。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,范式与张劭之间深厚的情谊,以及他们坚守诺言、重情重义的感人故事。下面将对原文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翻译表格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。
一、原文总结
范式与张劭是东汉时期的两位士人,两人情谊深厚。一次,张劭因事需返回家乡,临别时约定两年后在张劭家中相聚,共饮鸡黍(即鸡肉和黍米饭)。范式虽然当时未能同行,但始终铭记承诺,如期赴约。当范式来到张劭家时,张劭的母亲惊讶于他的准时,而张劭则感动不已,感叹朋友之信。
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“信”的重视,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真诚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范式字巨卿,少与张劭为友。 | 范式,字巨卿,年轻时与张劭是好朋友。 |
劭字元伯,二人皆以节行著称。 | 张劭,字元伯,两人都以品德高尚而闻名。 |
后年,劭谓曰:“吾母病,归乡省之。” | 后来,张劭对范式说:“我母亲生病了,我要回乡探望。” |
式曰:“吾亦当去。” | 范式说:“我也应该去。” |
劭曰:“君可待我至期。” | 张劭说:“你可以在那段时间等我。” |
式曰:“若相违,虽千里亦当至。” | 范式说:“如果我违背了约定,即使相隔千里也会赶到。” |
劭遂还家,留式守舍。 | 张劭于是回家,让范式留守住所。 |
劭母问曰:“汝何不随子去?” | 张劭的母亲问:“你为什么不跟儿子一起走?” |
曰:“吾与元伯约,期日已至。” | 范式回答:“我和元伯有约定,日期已经到了。” |
母曰:“吾闻‘君子有信’,岂虚言哉!” | 母亲说:“我听说‘君子讲信用’,难道是空话吗!” |
乃设鸡黍以待之。 | 于是准备了鸡和黍饭来等待他。 |
及期,果至。 | 到了约定的日子,范式果然来了。 |
三、结语
“范张鸡黍”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,更是对“信”这一传统美德的弘扬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重诺守信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通过了解和传播这样的故事,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,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范张鸡黍”在文学、文化或现代意义中的价值,欢迎继续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