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】“不假思索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,反应迅速、毫不犹豫,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犹豫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的本能反应或习惯性行为,通常带有积极的意义,表示一个人果断、干脆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不假思索 |
拼音 | bù jiǎ sī suǒ |
含义 | 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做出反应,形容人反应快、果断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曰:‘夫不假思索,而应变无方者,谓之神明。’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的反应速度或决策能力,常带褒义 |
近义词 | 当机立断、毫不犹豫、一针见血 |
反义词 | 犹豫不决、三思而后行、迟疑不决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子 |
工作中 | 面对突发问题,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做出决定,真是不假思索。 |
日常生活 | 看到红灯,他立刻停下脚步,不假思索地遵守交通规则。 |
学习中 | 老师提问时,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,表现得不假思索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不要滥用在负面情境中
“不假思索”多用于正面语境,如果用于描述错误的行为,可能会引起误解。例如:“他不假思索地犯了错”,这样的表达可能让人觉得是故意为之,而非自然反应。
2. 注意语境搭配
该词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反应,不宜用于描述事物本身。如:“这个方案不假思索地被通过了”就不够准确。
3. 避免与“轻率”混淆
“不假思索”强调的是反应快、果断,而“轻率”则有草率、不负责任的意思,两者含义不同。
四、总结
“不假思索”是一个表达果断、快速反应的成语,常用于赞扬一个人思维敏捷、行动迅速。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但需注意语境和搭配,避免误用或产生歧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