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死有余辜是什么意思】“死有余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,即使被处以死刑也难以抵偿其罪过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极其恶劣、对社会或他人造成极大伤害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死有余辜 | 指一个人的罪行极其严重,即使被处死也无法弥补其罪过。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杀身以成仁,死有余辜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对某人罪行的极端谴责,常用于文学、新闻报道或评论中。 |
语气 | 强烈的贬义,带有道德批判色彩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罪该万死、死不足惜、罪大恶极 |
反义词 | 功德无量、善莫大焉、无罪可罚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新闻评论 | “该贪官受贿金额巨大,死有余辜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他为了一己私利害死多人,真是死有余辜。” |
社会舆论 | “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,死有余辜。” |
五、总结
“死有余辜”是一个表达强烈谴责的成语,强调罪行之重,以至于死亡都无法完全偿还。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写作中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夸张。它不仅表达了对罪行的愤怒,也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良知的坚守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死有余辜”的含义、用法及文化背景,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使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