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处】一、
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”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传》。这句话是儒家经典中对“道”的深刻阐释,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系。它强调了“道”作为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,而“善”与“性”则是实现和体现这一规律的关键。
在原文中,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说明了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天地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;“继之者善也”指的是人应当遵循这种自然之道,以善为本;“成之者性也”则指出人的本性正是通过实践和修养来完成和实现的。
二、出处及解释
内容 | 出处 | 解释 |
一阴一阳之谓道 | 《周易·系辞上传》 | 阴阳二气的交互变化构成宇宙的根本法则,即“道”。 |
继之者善也 | 《周易·系辞上传》 | 顺应阴阳之道的人,其行为应以“善”为本,体现道德追求。 |
成之者性也 | 《周易·系辞上传》 | 人的本性是通过实践和修养最终实现的,即“性”的完成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,更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思想。在儒家思想中,“道”不仅是天道,也是人道;“善”是德行的体现,“性”则是人性的本然状态。因此,理解这句话有助于我们把握古人对自然、社会与人生的整体认知。
四、结语
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”不仅是《周易》的重要命题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宇宙观、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核心表达之一。它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、修德养性,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