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】“一泻千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水流迅速、奔腾不息的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界的水流,也常被引申为事物发展迅速、势不可挡的态势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泻千里 |
拼音 | yī xiè qiān l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吾从弟少游,常哀叹曰:‘士生一世,但使乡里称我以善,便足矣。’吾每读其书,未尝不叹息。今观子之言,亦与少游相似。然吾自度,若得一郡,当令其一泻千里,如江河之流。” |
字面意思 | 一泻:迅速地倾泻;千里:指极远的距离。形容水流迅速而远。 |
引申含义 | 形容事情进展迅速,势不可挡;也比喻文笔流畅,情感奔放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写水流、文章、情绪、局势等快速发展的状态。 |
近义词 | 一落千丈、一往无前、势如破竹 |
反义词 | 滴水穿石、慢条斯理、停滞不前 |
二、使用示例
1. 自然景象
“长江一泻千里,气势磅礴,令人震撼。”
2. 情感表达
“他的情绪一泻千里,一时间无法平复。”
3. 文章风格
“这篇文章语言流畅,情感真挚,读来一泻千里,令人动容。”
4. 事业发展
“公司业务一泻千里,迅速扩张到全国。”
三、常见误区
- 误用情况:有人误将“一泻千里”理解为“一落千丈”,但实际上两者含义不同。“一落千丈”多用于形容事物下降或衰败,而“一泻千里”强调的是上升或迅速发展的状态。
- 搭配注意:该成语一般不用于描述人的情绪低落,而是更多用于正面或中性语境。
四、结语
“一泻千里”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,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。它形象生动,富有画面感,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迅猛、有力、不可阻挡的意境。掌握它的正确用法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