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跼蹐不安什么意思】“跼蹐不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、害怕或不自在时的心理状态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,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色彩。下面将从字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字义解释
- 跼(jú):缩步,指走路时脚步小而局促。
- 蹐(jí):小步快走,也表示谨慎小心的样子。
- 不安:心神不定,情绪紧张。
整体意思是指人因恐惧、紧张或拘谨而不敢大步行走,内心感到不安。
二、出处与来源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
后在汉代的文献中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心理状态。
三、用法与语境
- 适用场景:多用于描写人在面对压力、危险、陌生环境或权威人物时的心理状态。
- 情感色彩:偏负面,带有紧张、惶恐的情绪。
- 常见搭配:如“跼蹐不安地站着”、“跼蹐不安地看着他”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心惊胆战、忐忑不安、坐立不安 |
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、泰然自若 |
五、使用示例
1. 他站在领导面前,跼蹐不安,生怕说错一句话。
2. 看到那张陌生的脸,她不由自主地跼蹐不安起来。
3. 在考试前夜,他躺在床上,跼蹐不安,难以入眠。
六、总结
“跼蹐不安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紧张和不安情绪。它不仅具有语言美感,也反映了古人对心理状态的细腻观察。在现代汉语中,虽然不如“忐忑不安”等词常用,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表达价值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跼蹐不安 |
拼音 | jú jí bù ān |
字义 | 缩步、小步快走,内心不安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》等古代文献 |
用法 | 描述紧张、害怕、拘谨的状态 |
情感色彩 | 负面 |
近义词 | 忐忑不安、心惊胆战 |
反义词 | 镇定自若、从容不迫 |
示例 | 他站在领导面前,跼蹐不安 |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,可参考《成语词典》或古文选读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