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心猿意马是什么意思】“心猿意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不安定、思绪纷乱,难以专注于一件事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的思想像猴子一样跳跃不定,又像马一样难以驯服,表达了人容易分心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绪波动大的状态。
“心猿意马”出自佛教典故,原指心像猿猴般跳动,意如奔马般难以控制,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心思不专、意志不坚。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,容易分心、无法专心致志的状态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也常被用来劝诫人们要静心专注,避免心浮气躁。
表格:成语“心猿意马”详解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心猿意马 |
拼音 | xīn yuán yì mǎ |
出处 | 佛教典故,后见于《维摩诘经》等经典文献 |
字面意思 | 心像猿猴一样跳动,意像马一样奔跑,难以控制 |
引申含义 | 形容心思不专、情绪不稳定、注意力不集中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或劝诫他人专注、沉稳,也可自省 |
近义词 | 心不在焉、三心二意、心神不定 |
反义词 | 专心致志、心平气和、一心一意 |
例句 | 他总是心猿意马,做事难成大事。 |
通过了解“心猿意马”的含义与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,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