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意思垓下歌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垓下歌》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包围、四面楚歌的绝境中所作的一首悲壮诗篇。全诗语言简练,情感浓烈,展现了项羽面对失败时的英雄气概与无奈心境。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”是这首诗的开头两句,表达了项羽对自己昔日英勇无敌的回忆和对当前形势的感慨。他感叹自己虽有万夫不当之勇,但天时不利,连心爱的乌骓马也不再奋蹄前行,暗示了他即将失败的命运。
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,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命运的无常。
二、《垓下歌》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力拔山兮气盖世 | 我曾以力能扛起山岳,气势压倒世人 |
时不利兮骓不逝 | 天时不助我,乌骓马也不再奔跑 |
骓不逝兮可奈何 | 乌骓马不再奔驰,又能怎么办呢 |
虞兮虞兮奈若何 | 虞姬啊,虞姬,你将如何是好 |
三、作者背景与历史背景
项羽(公元前232年-公元前202年),秦末著名的军事家,被誉为“西楚霸王”。他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,成为反秦义军的领袖之一。然而,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,最终兵败垓下,自刎于乌江边。
《垓下歌》正是他在被围困时所作,表现了他面对失败时的悲壮与无奈。此诗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中描写英雄末路的经典之作。
四、艺术特色与影响
1. 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
全诗仅四句,却字字铿锵有力,情感深沉,体现了项羽作为武将的豪迈与悲情。
2. 象征手法运用
“骓不逝”不仅是对战马的描述,更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,表现出项羽对命运的无力感。
3. 历史与文学结合
《垓下歌》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事件,也成为后人评价项羽的重要依据,影响深远。
五、结语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”这句诗,浓缩了项羽一生的辉煌与落寞。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,更是一种历史的回响,提醒我们:英雄虽强,亦难逃命运的安排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