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力拔山兮气盖世出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意思】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英勇与豪迈,体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和气势。以下是对该句的出处及其含义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作者 | 司马迁 |
原文 | 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” |
这句话是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的《垓下歌》中的句子,表达了他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以及对时局不利的感慨。
二、意思解析
词语 | 解释 |
力拔山 | 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,形容力量极大。 |
兮 | 古代语气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啊”。 |
气盖世 | 气势可以压倒世间一切,形容气势非凡。 |
时不利 | 天时不利,指局势对自己不利。 |
骓不逝 | 骓(音zhuī),指乌骓马,不逝即不能前行,象征失败的命运。 |
整句的意思是:我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,我的气势可以压倒天下,但天时不助我,连乌骓马也不再前行。
三、背景与意义
项羽是秦末著名的军事将领,以勇猛著称,曾一度统一天下。但在与刘邦的争斗中,最终兵败垓下,陷入绝境。此时他唱出《垓下歌》,其中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正是他对自己英雄气概的感叹,也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。
这句话不仅展现了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,也反映了历史人物在逆境中的悲壮情感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作者 | 司马迁 |
含义 | 形容力量强大、气势非凡,同时表达对时运不济的感慨。 |
背景 | 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所作的《垓下歌》 |
文化意义 | 展现了古代英雄的豪情与悲剧色彩,成为后世文学中常见的意象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不仅是对项羽个人能力的高度赞美,更是对其命运的深刻写照。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用来形容那些有雄心壮志却遭遇挫折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