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强项令文言文翻译】《强项令》是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的一篇短文,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因刚正不阿、不畏权贵而受到皇帝嘉奖的故事。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,刻画了董宣的性格特点和为官之道,体现了古代士人“宁折不弯”的精神风貌。
一、
《强项令》主要讲述了董宣在担任洛阳令时,面对权贵的压迫,坚持原则、不屈服于权势,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与赏识。文中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官的推崇。
董宣因拒绝向湖阳公主的家奴低头,被湖阳公主告到朝廷,皇帝却因此更加敬重他,赐予他“强项令”的称号。这个称号象征着他的正直与不屈,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。
二、文言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白话翻译 |
董宣,字少平,南阳人也。 | 董宣,字少平,是南阳人。 |
为洛阳令,不避权贵。 | 他担任洛阳令时,不惧怕权贵。 |
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,因匿主家,吏不能得。 | 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,藏在公主家中,官吏无法抓到。 |
宣乘陈车,鼓车,从吏卒,诣主府门,叱吏卒曰:“公卿家奴,敢杀人者,罪当死。” | 董宣乘坐陈车,敲着鼓,带着官吏和士兵来到公主府门前,斥责他们说:“公卿家的奴才,竟敢杀人,罪该处死。” |
乃收之,送狱。 | 于是将家奴逮捕,送入监狱。 |
主怒,谓宣曰:“董郎,我以女为子,汝何敢尔?” | 公主发怒,对董宣说:“董郎,我把女儿嫁给你儿子,你怎敢这样?” |
宣曰:“臣奉法不阿,不敢以私害公。” | 董宣回答:“臣依法办事,不偏袒私情,不敢以私害公。” |
主曰:“吾自能治之。” | 公主说:“我自己能处理这件事。” |
宣曰:“陛下不以臣为愚,使居职,今欲以私乱法,不可。” | 董宣说:“陛下如果不认为我愚笨,让我任职,如今却想以私情扰乱法律,这不行。” |
帝大笑曰:“强项令,去!” | 皇帝笑着说:“强项令,走吧!” |
三、文章主旨
《强项令》通过董宣的事迹,赞扬了他刚正不阿、执法如山的精神。文章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对正义的坚守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官的尊重与推崇。同时,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权力不是来自地位,而是来自公正与担当。
四、总结
《强项令》虽篇幅短小,但内容深刻,语言精炼,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它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激励后人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坚持正义,不屈服于权势。
通过本文的翻译与分析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,感受古人追求公正与忠诚的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