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】《黄生借书说》是清代学者袁枚所写的一篇散文,旨在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借书的困难与珍惜书籍的经历,劝诫后人要勤奋读书、珍惜学习机会。文章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黄生借书说》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引,讲述了他年轻时因家贫无力购书,只能向他人借书阅读。在借书的过程中,他深刻体会到书籍的珍贵和获取知识的不易。文章强调了“书非借不能读也”的观点,认为只有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,人们才会更加珍惜和努力地去学习。同时,文章也表达了对黄生(一位年轻人)勤奋好学精神的赞赏,并鼓励后人要善于利用一切条件来获取知识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 |
黄生允修借书。 | 黄允修向我借书。 | |
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: | 我将书交给他并告诉他: | |
“余幼好书,家贫难致。 | 我小时候喜欢读书,但家里贫穷买不起书。 | |
有张氏藏书甚富。 | 有一位姓张的人收藏了很多书。 | |
往借,不与,归而形诸梦。 | 我去借书,他不给,回家后在梦中都想着这事。 | |
其切如是。 | 这种渴望如此迫切。 | |
故有所览,辄省记。 | 因此只要看到书,就会记住。 | |
通籍后,俸禄所得,始得书。 | 当我做了官,有了薪俸后,才开始能买书。 | |
于是不复省记,而亦不复得书。 | 从此不再记得书的内容,也不再有机会得到书。 | |
比之少年时,愈觉其无味。 | 和年轻时相比,觉得没有味道了。 | |
今黄生贫,而欲借书,岂不愈益可贵乎? | 现在黄生贫穷却想借书,难道不是更值得珍惜吗? | |
书非借不能读也。 | 书不是借来的,就不会认真去读。 | |
吾辈少时,未尝有书,然皆好学。 | 我们这些人年轻时,没有书,但都很爱学习。 | |
今人有书而不知读,其过何如? | 现在有些人有书却不读,他们的过错又如何呢? | |
且夫不好读书者,虽有书,犹无书也。 | 而且不爱读书的人,即使有书,也等于没有书。 | |
是故,君子之于书也,不可不重也。 | 所以,君子对待书,不能不重视。” |
三、结语
《黄生借书说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内容深刻,寓意深远。它不仅是一篇关于读书态度的文章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。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读书环境,作者提醒我们: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,不要因为拥有而忽视了它的价值。同时,文章也鼓励人们在困难中坚持求知,不断进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