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身铜臭基础解释】“一身铜臭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过于追求金钱、物质利益,缺乏道德操守或精神追求。该词源于古代对铜钱的称呼,因铜钱在古代是主要的货币形式,故“铜臭”也代指金钱、财富。以下是对“一身铜臭”的基础解释和相关分析。
一、基础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一身铜臭 |
拼音 | yī shēn tóng chòu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(注:虽非直接出处,但“铜臭”一词常与之关联) |
含义 | 形容人过分看重钱财,缺乏高尚品德或精神追求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那些唯利是图、道德低下的人。 |
近义词 | 唯利是图、贪得无厌、见利忘义 |
反义词 | 贫贱不移、清廉自守、淡泊名利 |
二、词语解析
- “铜臭”:原指铜钱的气味,因铜钱多用于交易,久而久之,“铜臭”便成为金钱的代称。
- “一身”:表示全部、整个,强调这个人身上充满了这种“铜臭”气息。
- 整体含义:形容一个人被金钱所支配,失去了人格尊严和道德底线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他为了升官发财,不惜出卖朋友,真是一身铜臭。
2.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,有些人早已一身铜臭,忘记了初心。
四、文化背景
“一身铜臭”这一说法源自中国古代社会对金钱的态度。在儒家思想中,提倡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,认为人应注重道德修养而非物质追求。因此,“铜臭”常带有贬义,用来批判那些重利轻义的人。
五、现代应用
在当代社会,“一身铜臭”仍常用于批评那些过度追求金钱、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人。尤其是在商业、职场等领域,若有人只顾利益不顾他人,就会被贴上“一身铜臭”的标签。
六、总结
“一身铜臭”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,用于描述那些被金钱所腐蚀、失去人格和道德标准的人。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,不应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与道德的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