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意思介绍】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,出自《史记·夏本纪》,讲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、人民的利益,不顾个人安危和家庭生活,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或事业中。
成语出处
- 出处:《史记·夏本纪》
- 原文:“禹伤先人之业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”
成语含义
- 字面意思: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。
- 引申意义:指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,不因私事而分心,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
人物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人物 | 大禹(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人物) |
身份 | 治水英雄,夏朝的开国君主 |
背景 | 面对洪水灾害,他带领百姓治理水患,历时十三年 |
故事简介
相传在远古时期,洪水泛滥,民不聊生。大禹受命治水,他采用“疏导”而非“堵截”的方法,带领百姓开山挖河,疏通河道。在这漫长的治水过程中,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,但都因为公务繁忙而没有进去。他的妻子和孩子多次等待,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,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,造福百姓。
现代意义
- 责任与奉献:强调一个人应以大局为重,勇于承担责任。
- 敬业精神: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全心投入,不被个人情感所牵绊。
- 榜样作用:常用于赞扬那些默默付出、无私奉献的人。
总结
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,至今仍被广泛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、勇往直前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三过家门而不入 |
出处 | 《史记·夏本纪》 |
含义 | 三次经过家门未进入,比喻舍小家为大家 |
人物 | 大禹 |
故事 | 治水十三年,三次过家门不入 |
现代意义 | 强调责任感、奉献精神、敬业态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