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日常问答 >

聚麀之诮是什么意思

2025-10-08 15:22:46

问题描述:

聚麀之诮是什么意思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8 15:22:46

聚麀之诮是什么意思】“聚麀之诮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,源自古代典故,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。它表面上看似与动物有关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伦理含义。以下是对“聚麀之诮”的详细解释,并结合相关背景进行总结。

一、词语解析

- 聚麀(jù yōu):字面意思是“聚集母鹿”,但在古代文献中,“麀”多指母鹿,也引申为女性。因此,“聚麀”可理解为“聚集女性”或“多人共妻”。

- 诮(qiào):意为讥笑、责备、嘲笑。

所以,“聚麀之诮”整体意思是:因多人共妻或行为不检点而受到的讥笑或谴责。

二、出处与背景

该词最早见于《左传》等古籍,后在明清小说中常见,尤其在涉及家族伦理、婚姻制度、道德批判的情节中出现较多。例如,《红楼梦》中就有类似情节,用以讽刺某些贵族家庭的道德败坏。

在古代社会,儒家思想强调“礼制”和“家庭伦理”,提倡一夫一妻制,反对多妻制或乱伦行为。因此,“聚麀之诮”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违反传统道德规范的行为。

三、现代意义

在现代汉语中,“聚麀之诮”已较少使用,但其背后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人们,在现代社会中,尊重个体权利、遵守法律与道德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。

四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
项目 内容说明
词语含义 “聚麀之诮”指因多人共妻或行为不端而受到的讥笑或谴责。
字面解释 “聚麀”即聚集母鹿,引申为聚集女性;“诮”为讥笑、责备。
出处 最早见于《左传》,后在明清小说中广泛使用。
文化背景 反映古代儒家对家庭伦理、婚姻制度的重视,反对多妻制与道德败坏。
现代意义 提醒人们尊重法律与道德,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。
使用频率 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,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中。

五、结语

“聚麀之诮”虽属冷门成语,但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它不仅是古代社会道德观的体现,也对当代人有着警示作用—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尊重他人、遵守规则始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