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师表是什么】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曹魏前,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。这篇文章以诚恳、悲壮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、对君主的忠心以及对北伐事业的决心。全文情感真挚,语言朴实,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文章概述
《出师表》又称《前出师表》,是诸葛亮于建兴五年(227年)率军北驻汉中时,向刘禅上呈的一篇表文。文中回顾了自己受命以来的艰辛历程,分析了当前的局势,并提出了治国与用兵的建议,同时表达了自己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决心。
二、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诸葛亮(三国时期蜀汉丞相) |
时间 | 建兴五年(227年) |
地点 | 蜀汉政权内部 |
目的 | 向后主刘禅陈述北伐必要性及自身责任 |
情感基调 | 忠诚、悲壮、恳切 |
主题 | 忠君报国、治国安民、北伐中原 |
文体 | 表文(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体) |
代表意义 | 体现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 |
三、文章结构简析
1. 开篇致意:表达对后主的敬重与期望。
2. 回顾历史:讲述自己受命以来的经历和对国家的贡献。
3. 分析现状:指出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。
4. 提出建议:建议后主亲贤臣、远小人,修德治国。
5. 表明决心:强调自己将竭尽全力完成北伐大业。
6. 结尾抒情:表达对国家和君主的无限忠诚。
四、影响与评价
《出师表》不仅是一篇政治文书,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。它被后世广泛传颂,成为中华文化中“忠臣”精神的象征。历代文人学者都对其高度评价,认为其文辞恳切、情感真挚,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。
五、结语
《出师表》是诸葛亮一生忠诚与担当的集中体现,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学结合的典范之作。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政治风云,也塑造了一个千古忠臣的形象。今天,我们阅读《出师表》,不仅是学习历史,更是感受一种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