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】一、
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造口所作的一首词,抒发了他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感慨和对收复中原的深切期盼。全词以登高望远为背景,借景抒情,情感深沉,意境开阔,展现了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。
本文将从原文、注释、翻译及赏析四个方面进行整理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词作。
二、内容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名 | 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 |
作者 | 辛弃疾(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) |
创作背景 | 写于南宋时期,辛弃疾途经江西造口,目睹山河破碎,有感而发。 |
主题思想 | 抒发对国家沦陷的忧愤,表达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。 |
艺术特色 | 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;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;情感真挚,气势恢宏。 |
三、原文
> 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。
> 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> 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
> 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四、注释
词语 | 解释 |
郁孤台 | 地名,在江西赣州,是当时的一个制高点。 |
清江水 | 指赣江,江水清澈。 |
行人泪 | 指南渡百姓的泪水,象征国破家亡之痛。 |
西北望长安 | 向西北方眺望,指代北方沦陷区,象征对故都的思念。 |
可怜无数山 | 可怜,令人惋惜;无数山,比喻重重阻碍。 |
青山遮不住 | 山峦无法阻挡江水奔流,隐喻抗金事业不可阻挡。 |
毕竟东流去 | 最终还是要向东流去,象征历史潮流不可逆转。 |
江晚正愁余 | 黄昏时分,我心中充满忧愁。 |
山深闻鹧鸪 | 山中传来鹧鸪的叫声,象征离别与哀愁。 |
五、翻译
郁孤台下,清江水缓缓流淌,其中夹杂着多少南渡百姓的眼泪。
我向西北遥望长安,只见无数青山,令人感到无比惆怅。
青山虽高,却挡不住江水东流;
黄昏时分,我独自忧愁,山中传来了鹧鸪的啼叫。
六、赏析
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爱国词作。词中通过描绘郁孤台下的江水、远处的青山以及黄昏时分的鹧鸪声,营造出一种苍凉、沉郁的氛围。辛弃疾借自然景物寄托内心情感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收复中原的渴望。
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一句,既写出了自然规律,也暗含了作者对历史趋势的坚定信念。尽管眼前困难重重,但希望仍在,未来可期。
整首词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深厚情怀与不屈精神。
七、结语
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不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精品,更是南宋爱国词的典范之作。它以深情的语言、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打动了无数后人。通过阅读与理解这首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,也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