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安思危的下一句出自哪里】“居安思危”是一个常见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,意思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,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。它强调的是在顺境中要有危机意识,不可掉以轻心。
那么,“居安思危”的下一句是什么呢?其实,这个成语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对仗句,而是单独使用的一个成语。不过,在一些古籍或经典文献中,确实有类似表达“居安思危”的句子,它们往往与“未雨绸缪”、“戒奢以俭”等语句并列出现,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呼应。
下面是对“居安思危”的出处及其相关表达的总结:
一、
“居安思危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处在安定的环境中,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;考虑到了,就会有所准备;有了准备,就不会发生祸患。
虽然“居安思危”本身是一个成语,但其完整的表达可以追溯到这段古文。因此,可以说“居安思危”的下一句是“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”。
此外,在后世的一些典籍中,也常将“居安思危”与“未雨绸缪”、“防患未然”等词语连用,用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。
二、相关出处对比表
| 成语/句子 | 出处 | 原文内容 | 解释 |
| 居安思危 | 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 | 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 在安定时要想到危险,有准备才能避免灾祸。 |
| 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 | 同上 | “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 考虑周全就有准备,有准备就不会有祸患。 |
| 未雨绸缪 | 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 | 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 | 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,就修补好门窗,比喻事先做好准备。 |
| 防患未然 | 《汉书·霍光传》 | “防微杜渐,谨小慎微。” | 在问题还未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。 |
三、结论
“居安思危”的完整表达应为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”,出自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。虽然“居安思危”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成语,但在古代文献中,它常常与“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”一起出现,构成一种完整的警示意义。
在现代应用中,“居安思危”更多地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成语使用,但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