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字千金的来历】“一字千金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形容文章或文字极其珍贵,价值极高。这个成语的来源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吕不韦有关。他主持编纂了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《吕氏春秋》,在成书后,他将这部书公布于市,并悬赏千金,邀请天下人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。最终无人能改一字,因此被称作“一字千金”。
一、
“一字千金”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《吕氏春秋》。为了检验书中的内容是否完美无缺,吕不韦在城门上贴出告示,声称若有人能改动书中一个字,便赏金千两。结果没有人能够修改,于是人们称赞这本书的价值极高,即“一字千金”。这一典故后来成为形容文字价值极高的成语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成语名称 | 一字千金 |
| 出处 | 《吕氏春秋》 |
| 作者 | 吕不韦(战国时期政治家、思想家) |
| 典故背景 | 吕不韦编纂《吕氏春秋》后,悬赏千金,邀请他人修改书中一字 |
| 结果 | 无人能改一字,遂有“一字千金”之说 |
| 成语含义 |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,价值极高 |
| 延伸意义 | 强调文章质量高,具有极高的艺术或思想价值 |
| 使用场景 | 多用于赞美文章、书法、作品等的精妙和价值 |
通过了解“一字千金”的来历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,也更能体会到古人对文字和思想的尊重与追求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