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泄千里的意思解释是什么】“一泄千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情绪迅速、猛烈地释放或传播开来,具有不可阻挡之势。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多用于描述水流、情绪、信息等的快速流动或扩散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泄千里 |
拼音 | yī xiè qiān lǐ |
出处 |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其势如川之流,一泻千里。” |
本义 | 形容水势浩大,奔流不息,一泻而下,直奔千里之外。 |
引申义 | 比喻情绪、思想、信息等迅速、猛烈地释放或传播,势不可挡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描写水流、情绪、言论、潮流等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影响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常用于书面语中。 |
近义词 | 一往无前、势不可挡、一泻如注 |
反义词 | 原地踏步、停滞不前、缓慢推进 |
二、具体解释与用法示例
1. 字面意义
“一泄千里”原意是指水从高处倾泻而下,奔腾不息,直奔千里之外。这种水流气势磅礴,速度极快,极具冲击力。
2. 引申意义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一泄千里”更多被引申为一种情绪、思想或信息的迅速传播。例如:
- 情绪:一个人压抑已久的情绪一旦爆发,就像“一泄千里”般无法控制。
- 信息:一条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,形成“一泄千里”的效应。
- 流行趋势:某种文化现象或潮流迅速蔓延,也可以说“一泄千里”。
3. 常见搭配
- 他心中积压已久的愤怒终于“一泄千里”。
-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迅速“一泄千里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- 他的演讲充满激情,语言“一泄千里”,令听众深受感染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一泄千里”虽然形象生动,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,避免与“一泻如注”混淆。
- 该成语偏书面化,适合用于文学作品、正式文章或演讲中,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要注意搭配对象,不宜用于形容机械、物体等静态事物。
四、总结
“一泄千里”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的成语,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丽,也常被用来形容情绪、信息或潮流的迅猛发展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