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出十三归下一句是】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,常用于高利贷或非正规金融活动中。它表示的是:每借100元,每月需支付9元利息,到期归还本金130元。这种利率在古代属于非常高的利息,因此也被称为“高利贷”。
那么,“九出十三归”的下一句是什么呢?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说法,其下一句为:
“一月三钱,三年五倍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一个月的利息是3文钱(或银两),经过三年后,本金会变成原来的5倍。这进一步说明了“九出十三归”所代表的高利贷性质。
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一种古老的借贷术语,指的是借款人每借100元,每月需支付9元利息,到期归还130元。其下一句“一月三钱,三年五倍”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借贷方式的高利贷本质,即一年利息高达36%,三年本息翻倍甚至更多。
这种借贷方式在历史上曾广泛存在于民间,尤其在经济困难时期,成为许多百姓难以承受的负担。如今,随着法律对高利贷的限制,这类借贷方式已逐渐被规范化的金融体系取代。
表格展示: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术语 | 九出十三归 |
| 含义 | 每借100元,每月利息9元,到期归还130元 |
| 下一句 | 一月三钱,三年五倍 |
| 解释 | 一个月利息3文钱,三年后本金翻5倍 |
| 利率 | 年利率约36% |
| 历史背景 | 传统民间借贷方式,属高利贷 |
| 现代意义 | 已被法律限制,逐步被正规金融替代 |
通过了解“九出十三归”及其下一句的含义,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古代民间借贷的残酷与复杂性,也能更加珍惜现代金融制度带来的公平与透明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