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知识问答 >

游说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10-29 06:34:19

问题描述:

游说的汉语大词典,真的急需帮助,求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9 06:34:19

游说的汉语大词典】“游说”一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一个常见的词汇,更是一种古代政治行为的体现。本文将从“游说”的基本释义、历史渊源、用法演变及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其内容。

一、

“游说”原指古代士人或谋士四处奔走,向君主或权贵陈述自己的主张,以求得采纳或重用的行为。这一行为在战国时期尤为盛行,如苏秦、张仪等著名纵横家便是典型代表。随着时代发展,“游说”逐渐演变为一种更广泛的概念,既可以指说服他人接受某种观点,也可以用于商业、外交、政治等领域的劝说活动。
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游说”被定义为“奔走于各国之间,劝说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”,并指出其来源与战国时期的纵横之术密切相关。此外,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通过语言技巧影响他人决策的行为,具有较强的策略性和目的性。

“游说”一词的使用范围广泛,既可用于正式的政治场合,也可用于日常交流中的劝说行为。在不同语境下,其语气和目的可能有所不同,但核心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来达成某种目标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词语 游说
拼音 yóu shuō
基本释义 奔走于各国之间,劝说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;也指通过语言说服他人接受某种观点或建议。
出处 源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活动,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等文献中均有记载。
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,诸侯争霸,士人游说各国君主,提出治国方略,以求仕途。
现代用法 多用于政治、外交、商业等领域,表示通过语言技巧影响他人决策。
词性 动词/名词(可作动词使用,也可作为名词表示行为本身)
近义词 劝说、说服、游说、进言
反义词 反驳、反对、拒绝、抵制
文化意义 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智慧与策略,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。

三、结语

“游说”不仅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无论是政治家的演讲、商人的谈判,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,都离不开“游说”的智慧与技巧。理解“游说”的含义及其演变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力量,提升沟通能力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