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用肯綮造句子】“肯綮”一词源自《庄子·养生主》,原意是指筋骨结合的地方,后引申为事物的关键、要害之处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肯綮”常用来形容问题或事情的核心、关键所在。掌握“肯綮”一词的用法,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表达观点,尤其是在分析问题时,能够抓住重点。
下面是对“用肯綮造句子”的总结与示例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词的使用场景和表达方式。
一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义 | 指事物的关键、核心部分,也用于比喻问题的要害之处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分析、评论、论述等正式场合 |
| 适用对象 | 问题、矛盾、事件、现象等 |
| 语气 | 偏正式、严肃,适合用于学术、写作或正式讨论中 |
| 造句技巧 | 需明确指出某事的核心或关键点,并与“肯綮”搭配使用 |
二、表格:用“肯綮”造句子示例
| 句子 | 解析 |
| 这个政策的肯綮在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。 | 强调政策的核心问题是两者的平衡。 |
|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的肯綮,让人豁然开朗。 | 表达对问题关键点的准确把握。 |
| 要解决这个难题,首先要找到它的肯綮所在。 | 强调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核心问题。 |
| 在谈判中,了解对方的肯綮是取得优势的关键。 | 表示掌握对方弱点或关键点的重要性。 |
| 这部小说的肯綮在于对人性的深刻剖析。 | 指出作品的核心价值或主题。 |
| 他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肯綮。 | 表现其分析能力与洞察力。 |
| 研究历史的关键在于抓住时代的肯綮。 | 强调研究应聚焦于时代的核心特征。 |
| 这个方案的肯綮就是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。 | 明确指出方案的核心内容。 |
| 谈判桌上,谁能先摸清对方的肯綮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。 | 强调信息掌握的重要性。 |
| 他不仅看到了表面现象,更深入挖掘了问题的肯綮。 | 表现出深入分析的能力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1. 避免口语化:由于“肯綮”属于文言词汇,使用时应保持语言的正式性。
2. 搭配得当:通常与“问题”、“核心”、“关键”等词搭配使用。
3. 语境合适:适用于分析、论述、评论等需要深度思考的场合。
4. 注意语感:虽然“肯綮”具有一定的古雅色彩,但在现代语境中仍可自然运用。
通过合理使用“肯綮”,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逻辑性,尤其在写作和演讲中,能有效提升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