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】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中国的国歌,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,是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之际发出的呐喊,承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。它由剧作家田汉作词、音乐家聂耳谱曲,最初是电影《风云儿女》的主题歌,后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。
一、历史背景
1935年,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前夕,民族危机日益加深。电影《风云儿女》以抗日救亡为主题,旨在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。田汉与聂耳合作创作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这首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,成为激励人民抗战的重要精神力量。
二、歌词与旋律
- 歌词歌词以激昂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怒,如“起来!不愿做奴隶的人们!”等句子,极具感染力。
- 旋律特点:歌曲节奏明快,旋律激昂,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战斗性,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。
三、发展历程
| 时间 | 事件 |
| 1935年 | 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作为电影《风云儿女》主题歌首次公开演唱 |
| 1949年 | 在开国大典上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|
| 1982年 | 国务院批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为国歌,正式确立其法律地位 |
| 2017年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》颁布,明确国歌的使用规范和尊严 |
四、文化意义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不仅是一首歌曲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、奋勇抗争的精神风貌。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,这首歌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历史、珍惜当下、奋发图强。
五、总结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来历,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。它从一部电影主题曲成长为国家的象征,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。今天,每当国歌响起,人们都会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