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遗爱寺原文及译文】《遗爱寺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,描绘了他在遗爱寺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。这首诗语言清新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。
一、
《遗爱寺》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禅意结合的诗作。诗人通过描绘山林、古寺、鸟鸣等景象,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、心境宁静的情感。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为了便于理解,以下为《遗爱寺》的原文与译文对照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| 原文 | 译文 |
| 弥勒门前路,长侵竹影斜。 | 弥勒佛殿前的小路,长久地被竹影斜斜覆盖。 |
| 禅房深更静,古寺晚来遮。 | 禅房深处更加寂静,古寺傍晚时分被云雾笼罩。 |
| 花落空庭满,莺啼野径纱。 | 花瓣落在空荡的庭院里,黄莺在荒野小径上啼叫。 |
| 惆怅无人问,孤心寄远霞。 | 愁绪无人诉说,孤独的心寄托于遥远的云霞。 |
三、内容分析
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,但意象丰富,情感细腻。白居易通过对“竹影”、“禅房”、“花落”、“莺啼”等自然景物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幽静、空灵的氛围。诗中“惆怅无人问,孤心寄远霞”一句,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归宿的向往。
整首诗融合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思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“闲适淡泊”的风格。
四、结语
《遗爱寺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也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抒情之作。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心灵的追求。通过阅读与理解这首诗,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古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