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怡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是啥意思】“怡然”是一个常见于古汉语中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人的情绪状态或环境氛围。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,但总体上多与“愉快、安适、满足”等正面情绪相关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怡然”的含义,下面将从词义、用法、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。
一、词义总结
“怡然”是一个形容词,通常用来表示一种轻松、愉快、安详的状态。它既可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,也可以形容环境的宁静和谐。在古文中,“怡然”常用于描写人物心情舒畅、神情自得,或是自然景色的宁静美好。
常见的释义包括:
- 愉快、高兴的样子:如《论语》中提到的“乐其可知也:始作,翕如也;从之,纯如也,皦如也,绎如也,以成。”虽无“怡然”,但类似情感可引申为“怡然自得”。
- 安适、舒适:如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所表达的自由自在之感,也可用“怡然”来形容。
- 从容、镇定:在一些叙述性文言文中,也可表示人在面对事情时的冷静和自信。
二、常见用法与例句
| 词语 | 用法 | 例句 | 出处 |
| 怡然 | 形容人的心情愉快 | “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,纵步松风亭下,足力疲乏,思欲就亭止息。仰望久之,忽见山巅云气如带,意甚怡然。” | 苏轼《记游松风亭》 |
| 怡然 | 表示安适、自在 | “渔舟唱晚,响穷彭蠡之滨;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。遥襟甫畅,逸兴遄飞。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。睢园绿竹,气凌彭泽之樽;邺水朱华,光照临川之笔。四美具,二难并。穷睇眄于中天,极娱游于暇日。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望长安于日下,目吴会于云间。地势极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远。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怀帝阍而不见,奉宣室以何年?……” |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(虽未直接出现“怡然”,但“逸兴遄飞”可类比) |
| 怡然 | 表示从容、镇定 | 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。” | 《论语·子罕》(“怡然”虽未出现,但“如有所立卓尔”可引申为“怡然自得”) |
三、总结
“怡然”在古汉语中主要表示一种愉悦、安适、从容的心理状态或环境氛围。它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,也可用于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美好。虽然不常见于现代口语,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学欣赏中具有重要价值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语 | 怡然 |
| 词性 | 形容词 |
| 基本含义 | 愉快、安适、从容 |
| 常见用法 | 描述人的情绪或环境状态 |
| 文学用途 | 多见于古文、诗词、散文 |
| 代表作品 | 《滕王阁序》《记游松风亭》等 |
| 同义词 | 欣然、悦然、安然、自得 |
| 反义词 | 悲然、忧然、惶然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怡然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它传达出古人对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的亲近,值得我们在学习古文时细细品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