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知识问答 >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

2025-10-19 14:24:00

问题描述: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,求快速回复,真的等不了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9 14:24:00

炙手可热成语典故】“炙手可热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权势极盛、气焰嚣张的人或事物。这个成语源自唐代的历史故事,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。

一、成语来源与含义

“炙手可热”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这里的“炙手可热”原意是说,用手去触摸火炉,感觉非常热,比喻权贵人物气焰嚣张,令人不敢接近。

后来,“炙手可热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因权力、地位、财富等而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追捧,甚至让人感到畏惧。

二、成语演变与使用场景

时期 使用情况 含义变化 举例
唐代 初现于诗作 形容权贵气焰 杜甫诗中描述杨国忠家族
宋元以后 普及为常用成语 引申为受追捧、热门 现代多用于形容明星、网红
当代 广泛使用 有时带讽刺意味 如“某产品炙手可热”

三、成语典故解析

在唐朝天宝年间,杨国忠担任宰相,其妻杨贵妃深受皇帝宠爱,家族权势滔天。当时,杨家兄弟姐妹皆身居要职,生活奢靡,百姓对其又恨又怕。杜甫在《丽人行》中讽刺这一现象,其中“炙手可热”正是对这种权势的生动描写。

此典故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,也警示人们:权力若失去约束,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。

四、现代应用与反思

如今,“炙手可热”多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因某种原因迅速走红,如明星、网红、热点事件等。但与此同时,该词也常被用来带有讽刺意味,暗示某些人或事物虽然表面风光,实则缺乏实质内容或道德支撑。

因此,在使用这一成语时,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,避免误解。

五、总结

“炙手可热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权势与热度时,应保持理性与清醒,不盲目追随,也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。

成语 炙手可热
出处 唐·杜甫《丽人行》
原意 权贵气焰嚣张,令人畏惧
现代用法 形容人气高、受追捧
警示意义 权力若无约束,易引发问题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