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什么意思】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,原意是形容一座大桥横跨长江南北,原本难以跨越的天险变成了通畅的道路。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,也象征着人类战胜自然、实现交通便利的伟大成就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 |
原意 | 描写武汉长江大桥连接南北两岸,使天险变为通途 |
象征意义 | 表达人类克服自然障碍、推动发展的精神 |
文化背景 | 体现新中国建设成就与人民奋斗精神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一桥飞架南北”中的“一桥”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,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、公路两用桥,于1957年建成通车。“飞架”则形象地描述了桥梁高耸、横跨江面的姿态,仿佛凌空而过。
“天堑变通途”中的“天堑”原指长江这样的天然屏障,古人常用来形容难以跨越的险要之地;“通途”则是指可以通行的大道。整句话的意思是:通过修建大桥,原本难以穿越的长江变成了可以自由往来的道路。
三、现实意义
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突破,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象征意义。它标志着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,增强了民族自信心。
此外,这句话也常被用来比喻克服困难、实现目标的过程。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建设中,“天堑变通途”都象征着从艰难到顺利的转变。
四、延伸思考
- 工程奇迹: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充满挑战,工程师们克服了地质复杂、水流湍急等难题。
- 文化符号:如今,“一桥飞架南北”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意象。
- 时代精神:这句话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智慧,勇于突破自我与环境的限制。
五、总结
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不仅是一句诗文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告诉我们,只要努力、坚持,就能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化为通往成功的道路。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,这种信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