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弟子规全文内容】《弟子规》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,原名《训蒙文》,后经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《弟子规》。该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围绕“孝、悌、谨、信、泛爱众、亲仁、学文”等道德规范展开,内容简明扼要,语言通俗易懂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儿童启蒙教材。
以下是对《弟子规》全文内容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。
一、《弟子规》全文
《弟子规》共分为七个部分,分别是:
1. 入则孝:讲述如何孝顺父母。
2. 出则悌:讲述如何尊敬兄长,和睦兄弟。
3. 谨:强调行为举止要谨慎、守规矩。
4. 信:注重诚信、言而有信。
5. 泛爱众:倡导博爱,关爱他人。
6. 亲仁:亲近仁德之人,提升自身修养。
7. 余力学文:在具备良好品德的基础上再学习文化知识。
二、《弟子规》全文内容表格
章节 | 内容概要 | 核心思想 |
入则孝 | 孝敬父母,体贴父母,不违背父母意愿 | 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重与感恩 |
出则悌 | 尊重兄长,友爱兄弟,和睦相处 | 倡导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秩序 |
谨 | 行事要谨慎,言语要得体,衣着要整洁 | 注重个人行为规范与仪表 |
信 | 说话要诚实,做事要守信用 | 强调诚信为本,言行一致 |
泛爱众 | 对人要有爱心,宽厚待人,不计较个人得失 | 倡导博爱精神,关怀他人 |
亲仁 | 亲近有德之人,向善学习,提升自我 | 鼓励向贤者学习,培养高尚品德 |
余力学文 | 在具备良好德行基础上,再努力学习文化 | 强调德才兼备,先修德后求学 |
三、结语
《弟子规》虽篇幅不长,但内容精炼,涵盖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。它不仅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,也是现代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参考。通过学习《弟子规》,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,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,实现自我完善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分的具体内容或相关故事,可继续查阅《弟子规》原文或相关注释书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