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】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,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。为保障地下水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,国家制定了《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》,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科学、合理的限值规定。
该标准旨在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,指导地下水的监测、评价与管理,确保地下水在不同用途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。标准内容涵盖了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方面的指标,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划设定了相应的限值。
以下是对《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》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关键指标及其限值:
一、标准主要
1. 适用范围
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类型的地下水,包括浅层地下水、深层地下水以及地下水源地等。
2. 分类与分级
根据地下水的用途(如饮用水源、农业灌溉、工业用水等),将地下水分为不同功能类别,并针对各类别设定不同的水质控制要求。
3. 污染物项目
标准中列出了多项污染物指标,包括重金属、有机物、放射性物质、微生物等,覆盖了常见的污染类型。
4. 限值设定
每项污染物均有明确的限值,依据污染物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设定。
5. 监测与评价方法
对于地下水的监测频率、采样方法、分析技术等也作出了具体规定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二、主要污染物及限值表
序号 | 污染物名称 | 单位 | 限值(mg/L) | 备注 |
1 | pH值 | - | 6.5~8.5 | 无色、无味、无臭 |
2 | 氟化物 | mg/L | ≤1.0 | 防止氟斑牙 |
3 | 氰化物 | mg/L | ≤0.05 | 剧毒物质 |
4 | 硝酸盐(以N计) | mg/L | ≤20 | 饮用水限值 |
5 | 亚硝酸盐(以N计) | mg/L | ≤1.0 | 可能致癌 |
6 | 铅(Pb) | mg/L | ≤0.01 | 重金属污染 |
7 | 镉(Cd) | mg/L | ≤0.005 | 极毒物质 |
8 | 砷(As) | mg/L | ≤0.01 | 致癌物 |
9 | 汞(Hg) | mg/L | ≤0.001 | 剧毒 |
10 | 苯系物(总) | mg/L | ≤0.01 | 有机污染物 |
11 | 多氯联苯(PCBs) | μg/L | ≤0.005 |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|
12 | 总大肠菌群 | 个/L | ≤3 | 微生物指标 |
三、标准的意义与作用
《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》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:
- 保障饮水安全:通过严格控制污染物浓度,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。
- 促进生态保护:减少地下水污染,维护生态系统平衡。
- 指导污染防治: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- 推动绿色发展: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四、结语
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技术支撑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,该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,以适应新的环境挑战和治理需求。只有科学管理、依法监管,才能真正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