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竹马之交历史典故】“竹马之交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用来形容童年时期就结下的深厚友谊。这个词语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,也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尊重。
一、
“竹马之交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。据记载,东汉时期的马援在年轻时曾与一位名叫童子的人一同玩耍,两人常常骑着竹马,追逐嬉戏,关系十分亲密。后来,马援成为一位著名的将领,而那位童子则始终陪伴在他身边,不离不弃。这段深厚的友谊被后人称为“竹马之交”。
“竹马之交”象征着一种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建立的纯真友谊,强调的是情谊的长久与真诚。在古代,这种友谊被视为难得的珍贵之情,往往被文人墨客所推崇和吟咏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竹马之交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|
含义 | 指童年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,象征纯真、长久的情谊 |
历史背景 | 源于东汉马援与童子的童年友谊,后被引申为朋友间深厚感情的象征 |
文化意义 | 强调友情的纯洁与持久,体现古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描述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,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表达中 |
相关典故 | 马援与童子的故事,以及后世文人对此的引用与赞颂 |
三、结语
“竹马之交”不仅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更是现代人对友情的一种美好寄托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友谊往往始于童真,成于岁月,历久弥新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保持一份“竹马之交”的纯粹与真诚,显得尤为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