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文】一、
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》之一,全诗为:
> 浩荡离愁白日斜,
> 吟鞭东指即天涯。
> 落红不是无情物,
> 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这句诗以落花自喻,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离别之境,却依然心系国家、关怀后人的深沉情感。诗中“落红”象征着诗人自身,虽然离开官场,但依旧愿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余热,就像落花化作春泥,滋养新花一样,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此句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,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退隐或退休后仍默默奉献、关心社会的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《己亥杂诗》其五(龚自珍) |
原文内容 | 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 |
作者 | 龚自珍(清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) |
创作背景 | 诗人辞官南归时所作,表达对国事的关切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|
诗句含义 | 落花虽凋零,却化为春泥滋养花朵,比喻人虽退隐,仍愿为国家效力 |
艺术特色 | 借景抒情,托物言志,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 |
现代引用 | 常用于赞美无私奉献精神,如教师、科研人员等职业中的默默耕耘者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“牺牲自我,成就他人”的典型意象 |
三、结语
“化作春泥更护花”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,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为社会、为他人做出贡献。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胸怀,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