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知识问答 >

屹立的出处

2025-08-19 01:19:02

问题描述:

屹立的出处,求解答求解答,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9 01:19:02

屹立的出处】“屹立”一词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高大、稳固地站立,多用于描述山川、建筑或人物形象。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文学作品,尤其在诗词和典籍中较为常见。

一、

“屹立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象征坚强不屈的精神。其语义丰富,不仅指物理上的稳固站立,也常引申为精神上的坚定与不屈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梳理“屹立”的出处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来源、含义及用例。

二、表格:屹立的出处与释义

出处 文献类型 作者/出处 原文句子 含义解释 用例说明
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 诗歌 无名氏 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丝。君子之车,既驾既驰。君子之马,既闲且驰。” 虽未直接出现“屹立”,但“高山”常被引申为“屹立”之意 屹立多用于形容山体高耸稳固
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 诗歌 屈原 “帝子降兮北渚,目眇眇兮愁予。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 未直接使用,但“高丘”等意象与“屹立”相近 多用于描写高耸的山岳或建筑
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 史书 班固 “夫天者,人之始也;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人穷则反本,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;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。” 未直接出现“屹立”,但“高堂”等意象可引申为“屹立” 常用于形容建筑或人的精神状态
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史书 陈寿 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” 未直接使用,但“躬耕”可引申为“屹立”之精神 强调人物坚韧不拔的意志
《唐诗三百首·登鹳雀楼》 诗歌 王之涣 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 未直接使用“屹立”,但“高楼”可视为“屹立”的象征 表达向上攀登、坚定前行的精神

三、结语

“屹立”一词虽未在早期文献中频繁出现,但其意象广泛存在于古代文学中,尤其是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精神的描写中。它不仅是物理状态的描述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坚韧、坚定、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屹立”一词逐渐成为表达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重要词汇之一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