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历史典故】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,原文为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发生争执,但在外人来侵犯时,却能团结一致共同抵御。它强调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,内部的矛盾应当暂时搁置,以维护整体的利益和安全。
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,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家国一体”的思想。在历史上,许多朝代都曾面临外敌入侵或内乱动荡,而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的精神成为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的重要精神支柱。
一、历史背景与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 |
原文 | 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 |
意义 | 弟兄虽有矛盾,但应共同对外抗敌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强调团结、同仇敌忾的精神 |
二、典故演变与应用
时期 | 应用情况 | 说明 |
先秦 | 《诗经》中作为诗歌表达 | 表达对亲情与团结的赞美 |
汉唐 | 文人引用,用于劝诫 | 如汉代学者引此句劝导家族和睦 |
宋明 | 儒家经典中被广泛阐释 | 强调忠孝节义,家国同构 |
近现代 | 革命与抗战时期 | 被赋予新的意义,强调民族团结 |
三、现实意义与启示
方面 | 启示 |
家庭关系 | 内部矛盾应以大局为重,避免因小失大 |
国家治理 | 在危机面前,应团结一致,共同应对挑战 |
社会和谐 | 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,促进社会稳定 |
文化传承 |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|
四、总结
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”不仅是古代社会伦理观念的体现,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外部压力时,应放下内部分歧,团结一致,共渡难关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尤其在面对重大挑战时,更能体现出其价值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《诗经》原意及历史背景进行整理与分析,结合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,旨在提供一份通俗易懂、内容详实的历史文化解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