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释卷说的是谁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、酷爱读书,即使在闲暇时间也不愿放下书本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讲述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。
一、
“手不释卷”最初是形容东吴名将吕蒙的勤奋好学精神。他原本是个武将,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认真读书,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兼备的将领。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赞美那些热爱学习、坚持不懈的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名称 | 手不释卷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 |
人物 | 吕蒙(东吴名将) |
故事背景 | 吕蒙原为武将,后经孙权劝学,开始刻苦读书,终成有才之士。 |
成语含义 | 形容人勤奋好学,无论何时都不愿放下书本。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称赞他人热爱学习、坚持阅读的精神。 |
延伸意义 | 不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,也体现终身学习的价值观。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手不释卷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它背后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。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学生,都应该像吕蒙一样,不断充实自己,提升自我价值。
通过了解“手不释卷”的出处和含义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,也能从中汲取激励,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