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万籁俱寂的俱的意思万籁俱寂成语典故】“万籁俱寂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没有任何声音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夜晚或寂静的自然环境中,表达一种宁静、安详的氛围。
一、成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拼音 | 出处 |
万籁 | 泛指各种自然的声音,如风声、鸟鸣、水声等 | wàn lài | 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 |
俱 | 全部、都 | jù | 《说文解字》 |
寂 | 静、没有声音 | jì | 《广韵》 |
整体解释:
“万籁俱寂”意为各种自然的声音全部消失,形容极为安静的环境。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“万籁俱寂”最早见于南朝文学家刘勰的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篇中,原文为:“至于‘万籁俱寂’,则神思飞动。”这句话原本是讲文学创作时的灵感状态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,用来形容极静的环境。
在古代文人眼中,“万籁俱寂”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,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。它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,常被用在诗歌、散文中,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场景 | 例句 |
描写夜晚的安静 | 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只有月光洒在窗前。 |
表达内心宁静 | 在山林中独坐,万籁俱寂,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。 |
用于文学作品 | 作者通过“万籁俱寂”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氛围。 |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- 误用1: 有人将“万籁俱寂”理解为“完全无声”,其实它强调的是“声音的消失”,并非绝对意义上的“无声音”。
- 误用2: 不宜用于热闹或嘈杂的场合,否则会与语境不符。
- 注意点: “万籁”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声音,而非人类发出的声音。
五、总结
“万籁俱寂”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既描绘了自然的静谧,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安宁。它的出处虽源于古代文学理论,但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创作中。了解其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美感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万籁俱寂 |
含义 | 各种自然声音都消失了,形容极度安静 |
出处 | 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 |
用法 | 用于描写环境或心境的宁静 |
常见错误 | 误认为“完全无声”;不适用于喧闹场景 |
文化意义 | 体现古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追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