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照不宣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心照不宣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虽然没有明说,但彼此心领神会、默契配合的情况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默契,而不是表面的言语交流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心照不宣 |
拼音 | xīn zhào bù xuān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心照不宣,情通意合。” |
含义 | 彼此心里明白,但不说出来;形容双方心意相通,无需多言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示一种默契或隐含的共识。 |
近义词 | 心领神会、心有灵犀、心照不宣 |
反义词 | 明目张胆、直言不讳、直言无忌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场合:同事之间对某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,虽未明确表态,但彼此心知肚明。
- 例句:他们俩虽然没说一句话,但心照不宣地完成了合作任务。
2. 家庭关系: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种无需解释的理解。
- 例句:母亲看着儿子疲惫的样子,心照不宣地递上了一杯热茶。
3. 朋友间:朋友之间有些话不必说出口,也能理解对方的心意。
- 例句:他拍了拍我的肩膀,我们心照不宣地笑了。
三、常见误用
- 误用一:将“心照不宣”用于公开表达的事情。
- 错误例句:他们心照不宣地在会议上提出了建议。
- 正确用法:应改为“公开表达”或“明确表态”。
- 误用二:混淆“心照不宣”和“心口不一”。
- “心照不宣”是“默契”,而“心口不一”是“口是心非”。
四、总结
“心照不宣”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表达方式,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之外的沟通力量,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智慧。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,同时也能增强人际间的信任与和谐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